我覺得這部電影十分黑暗寫實,而且是在步入婚姻、步入老年時很可能出現的平凡家庭日常,並非會在新聞上嚴重的社會事件,是可能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某個普通的、看似不緊密實則不和樂的家庭中。劇中每個人不論是正要去度蜜月還是已經結婚了很多年的婚姻,在建立家庭基礎上的關係連結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問題。
薇奧莉特知道丈夫畢佛里出軌,而畢佛里也知道薇奧莉特知道自己的外遇,但兩人從不攤開來說。因為不談話、不交心而漸漸失去了夫妻間的親密的愛情,兩人各自將相互內心封閉,薇奧莉特懷抱著對婚姻的不滿及罹癌的恐懼轉而投入到藥物濫用之中,畢佛利則是帶著愧疚及無奈埋身於酒精濫用而最終選擇自我了斷,對於失去婚姻伴侶的維奧莉特即使平時關係在不緊密,此時更是如同被伴侶獨自拋下,自己一人去面對孤獨終老的恐懼。在金錢上,我想薇奧莉特原先是有些許的賭氣,而在丈夫發出死亡預告時先去翻找出保險箱而非先去關心畢佛里。而畢佛里死後則是為尋求安全感與存在感,特地向子女主張財產的所有權。
時常高情緒表現的瑪蒂菲與一直敦厚的查爾斯的婚姻維持了很久,對於小查爾斯的誕生查爾斯一直沒有刻意去詢問,或許是出於對於妻子的信任及包容,就像容忍瑪蒂菲總是對兒子笨拙舉動的負面評語,直到劇尾才爆發;也或許是由於夫妻雙方都對畢佛里有好感,所以即使查爾斯有些許懷疑但也選擇不追究,瑪蒂菲也對優良的生父所生出笨手笨腳的小查爾斯有過高的期望。
繼承母親高情緒的芭芭拉習慣了獨立自主、管理自身周遭的事物,卻也將家庭囊括進其中。因此不論是面對婚姻中另一個獨立的個體──丈夫,又或是面對有了自己性格及想法、到了青春期的女兒,這種不受控制的感覺我認為讓她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焦慮不安,而想要更抓緊家中的彼此,但卻以責備來表現,造成了家庭關係更加疏遠。她對母親吼出「這個家我做主!」時,就像是她要說的不只對她母親,也是對她的丈夫和女兒。
凱倫和史帝夫的婚姻生活才正要開始,先前兩人都各先經歷過多段情感,但這次似乎也不是一段能長久定下來的關係。史帝夫開著十分惹眼、大聲放著音樂的跑車著去畢佛里喪禮,對芭芭拉的女兒意圖不軌,以及禱告時間完全狀況外的表現,感覺上就是個和為凱倫家中帶來混亂的願享樂不願定下的男人。對於史帝夫的偷情,凱倫似乎不願意相信這次的戀情依舊是以失敗收場,仍舊堅持與史帝夫完成蜜月之旅,但兩人之間的信任也已經受損。
艾薇從小就是家中的乖女兒,住的離父母近,順從父母的話,和小查爾斯的戀情若沒有血緣這層關係也該是順理成章。我覺得她是在這家中最有可能得到幸福的一位,但得知真相後的她卻哭著離開了這個家。其實我不是很理解,若認為雙方是表姊弟時便認為是相愛的,這份愛若得知她們其實是親姊弟時,是否不該因此生變?
母親和三個女兒原本在劇尾曾一度重修舊好,但最終外來的史帝夫、母親對家人的有所隱瞞、母親對父親一時埋怨而衝動的真相,造就所有人出走,僅留畢佛里臨走前對於薇奧莉特最後的溫柔--外傭,陪伴薇奧莉特最後的晚年。